“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应该仅仅是出于政府、公众和社会的压力不得已而为之,而应该真正转变为企业成长的内在驱动力。”国务院侨办副主任何亚非近日在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暨2015责任中国荣誉盛典上说。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新形势下,企业应该不断开拓履行社会责任的新模式,使企业社会责任管理行为常态化。
自“走出去”战略实施以来,中国企业与东道主国家实现了互利共赢,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对于中国企业的履责表现也越来越关注。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党委书记任鸿斌表示,中国企业在海外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仍然任重道远,中国政府应加强对企业海外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引导,提升企业软实力,完善沟通机制,在信息服务和风险防范预警方面给予企业更多的指引。
在过去30年中,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郭军亲历了《劳动合同法》的发展。他认为,中国的劳动关系正从数量型到质量型转变,从劳动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转变,公开、民主、法制、理性能够为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提供一个重要基础。未来企业的社会责任不应该是重复,而是创新。
企业如何履行绿色责任已经成为社会备受关注的话题。据了解,一些企业通过高新技术的应用,用最小的资源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据金光集团APP(中国)副总裁翟京丽介绍,造纸业通常被人误解比较多,实际上,现代造纸在生产环节中相当注重环保,对废水废气都进行了循环再利用,现代造纸正在改变传统的造纸模式,努力做到清洁生产。
除了传统行业,伴随“互联网+”浪潮,新兴业态正在改变各行各业。“互联网可以裂变出很多以企业为载体或者其它内容为载体的小平台,这为企业履责搭建了平台,吸引公众关注。”钰诚集团首席执行官彭力说。
“国家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推进商业制度改革过程中,一方面要宽进,让市场主体快速发展,更多地增加市场主体;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加强市场的监督管理,让企业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合法经营。”国家工商总局企业监管局副局长徐晓东说。
当下市场主体的快速增加是否会影响企业履责?徐晓东认为,市场秩序是不是混乱,跟市场主体的快速发展以及某个行业的快速发展没有必然的关系。企业社会责任是分层次的,而第一个层次就是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这需要政府部门加强市场的规范管理。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当前一些企业出现“裁员潮”问题。香港中华煤气企业事务总监、港华燃气集团高级副总裁杨松坤讲述了1998年金融风暴时的案例:港华燃气通过成立管道工程公司,让员工分流出去,实现了不裁员、不减资。“企业有资金和力量去延伸产业链,让他们在新的领域找到工作,这也是责任。”杨松坤说。
以“中航油事件”中的心路历程为例,结合自己三段跌宕起伏的人生,“地狱”归来的北京约瑟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九霖呼吁,企业家要坚守道德底线,不忘责任初心。
企业社会责任未来如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华晨宝马公共关系及企业社会责任副总裁杨美虹建议,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一定要找到一个具体的社会问题,而且和企业的业务或品牌内涵比较接近,这样一旦认准就会坚持下去,同时通过全员参与,从而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