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CSR新闻
CSR优秀案例CSR CASE
CSR新闻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集中发布 数量现“井喷”质量待提升
来源: 发布日期:2015-4-3 点击次数:1773次

每年3月是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井喷季”,今年也不例外。记者在百度新闻上搜索“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显示的新闻数量为206000条。

记者随机选取了一定数量的社会责任报告样本查阅,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现象:比如,计算每股贡献值的做法已被很多企业采用;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一些“老大难”问题依然存在,比如第三方评价缺失、负面信息披露不足等。

业内人士估计,今年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数量很可能超过往年,但报告质量的提升或许不如数量的提升那么快,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

每股贡献值“飚红”

记者观察到,列举每股贡献值的企业,其指数大部分呈上涨趋势。

东软集团的社会责任报告指出,每股贡献值反映公司为社会、客户、股东、员工等利益相关方创造的全部价值,即公司作为企业公民作出的社会贡献。2014年度,东软集团的每股社会贡献值为3元。

这份报告还公布了每股社会贡献值的社会成本计算口径:在公司为股东创造的基本每股收益的基础上,增加公司年内为国家创造的税收、向员工支付的工资、向银行等债权人给付的借款利息、公司对外捐赠额等其他利益相关方创造的价值额,并扣除公司因环境污染等造成的其他社会成本,计算形成的公司为社会创造的每股增值额。

此外,3月26日发布的交通银行《2014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也显示,当年每股社会贡献值上升至3.73元,较上年增长0.45元。另一家上市公司陕鼓动力的“每股社会贡献值”为0.9106元。

第三方评价仍不够健全

较之往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的第三方评价含量显著上升,记者随机查看的社会责任报告中,上海石化、复兴医药等都列举了第三方评价。

然而,当前的第三方评价缺乏系统论述,往往只是列举一些业内人士的评价。以大唐发电的社会责任报告为例,该报告列举了3个人的评论,职务分别为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副秘书长、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创新工作部主任、北京大学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中心主任。

这些评论基本都是短评,遵循“先表扬,后期望”的模式,没有指出报告存在的问题,更没有完整的第三方评价报告。

负面信息披露仍缺乏

记者随机查阅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基本都看不到负面信息披露。一些报告即便提到,也是寥寥数语,一笔带过。

以海宁皮城为例,其报告的第八部分为“履行社会责任存在的不足及自我完善”,报告称:“回顾过去,公司已经在股东和债权人权益保护、劳资关系、供应商、客户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社会的肯定与认可。但公司在全面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跟标杆企业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

平衡性指标对增强报告的可信度具有重要作用,而负面信息的缺失会影响平衡性指标。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钟宏武此前曾透露,2014年,有598家企业进行了负面数据及案例的披露,其中67家企业披露6条及以上负面数据信息,仅占样本企业的6.7%。除部分企业外,整体存在“报喜不报忧”的现象。

分享到:
Copyright © 2014 www.hncsr.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河南省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中心 豫ICP备2022017388号-1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智慧岛信息产业大厦804室 电话:0371-55656911 传真:0371-55656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