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至今,“浦发银行全行志愿者日活动”已成为浦发银行积淀责任文化、打造责任品牌、提升责任竞争力的每年固定的爱心活动。让社会责任思维流淌在企业家的血液里,浦发银行是矢志不渝的践行者]
“温暖相伴、孝亲敬老——浦发银行第八次全行志愿者日活动”于1月10日在上海黄浦江畔拉开帷幕。浦发银行的志愿者们不畏严寒再次出发,将心系社会的爱与善意,一路传递。
自2008年至今,“浦发银行全行志愿者日活动”已成为浦发银行积淀责任文化、打造责任品牌、提升责任竞争力的每年固定的爱心活动。让社会责任思维流淌在企业家的血液里,浦发银行是矢志不渝的践行者。
2006年,浦发银行领衔中国银行(行情,问诊)业,率先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10年,该行制定《浦发银行2011-2014年企业社会责任战略规划》,将社会责任工作与银行品牌战略以及银行整体发展战略相对接,从而将社会责任工作有机融入品牌建设、整体发展以及银行的日常经营发展管理之中。
回顾走过的十年,浦发银行始终坚持战略性地承担社会责任,努力形成可持续的机制和体系,依托金融专业优势,淬炼具有浦发银行特色的责任竞争力,积极践行对经济、社会、环境的三重责任,促进自身以及各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可持续发展。在经济责任层面,致力于合法诚信、永续经营、为股东创造更多价值;在社会责任层面,致力于为股东、客户、员工、社区等各利益相关方谋求福祉;在环境责任层面,致力于持续绿色金融创新,发力移动金融,构建低碳银行,追求可持续协调发展。主动承担经济、社会、环境责任,促进自身和利益相关方共同可持续发展。
“一家受人尊敬的企业,不仅要在商业活动中,以合理合法的方式获取更高的利润,还要在社会活动中,勇于率先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做出应尽的努力。”浦发银行董事长吉晓辉这样说。
将经济责任植入商业模式
某种意义上,浦发银行将企业社会责任植入了商业模式,与银行业务紧密“绑定”也是该行多年来践行社会企业责任的一贯宗旨。
在贯彻落实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基础上,浦发银行积极适应形势变化,发挥金融机构信贷支持作用,不断优化和调整授信结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对关系国计民生领域予以重点金融服务。
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浦发中小企业贷款(国家四部委口径)表内外授信总额达1.6万亿余元,四年来专营体系下中小微业务增长了四倍,在全行业务的占比由最初的6%提升到16%。
锦上添花易做,雪中送炭难为,这组数据便是浦发银行支持诸多小微企业走过最困难日子的最好印证。近年来,浦发银行一直高度关注中小微企业的需求,持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政策、资源和产品支持力度。在信贷规模比较紧张的情况下,银行对中小微业务实行信贷资源“计划单列、滚动管理、未用收回”的政策,保证足够的信贷规模支持中小微业务发展;而在财务资源上,银行自2010年以来坚持对中小微业务存贷款业务进行考核加成,特别是对小微贷款业务,给予更高的加成系数,有效提升经营机构开展中小微业务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持续丰富中小微特色产品。
如今,浦发银行仍在进一步下沉客户服务重心,以独特的网点嵌入式的专营体系,坚持服务小微企业客户。与此同时,随着经营区域的扩大、机构网点的下沉,银行不断提升对区域平衡协调发展的重视,特别是加大对老少边穷地区的资源配置力度,努力扩大“三农”服务覆盖面,大力支持中西部发展和东北地区经济振兴,重点支持中西部产业转移,以及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金融服务。
而从战略的角度,浦发银行认识到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积极通过金融服务助推我国现代农业从传统向现代化生产转型升级,围绕新型农业及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金融支持。2014年9月,浦发银行在国内银行业内率先推出现代农业产业金融服务方案,通过服务模式、产品体系、营运机制等领域的金融创新和资源整合,打造“从田间到舌尖”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支持农业产业发展,提升自身差异化竞争优势。
在过去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浦发银行农业领域对公贷款规模已实现翻番,黑龙江五常大米、重庆南川玄参、江苏南通紫菜、余姚榨菜等一大批地方优质农产品(行情,问诊)品牌,都曾经得到浦发银行的金融支持。
伴随移动互联新时代的华丽揭幕,弱冠之年的浦发银行与时俱进,利用移动金融延伸服务广度和深度,更多客户享受到全天候的专业服务,大幅拓展了服务客群,实实在在履行了普惠金融的企业社会责任。与中国移动深度合作,整合金融行业和通讯行业优质资源;创新NFC手机支付产品,提高民众消费和出行的便利性;推出“和融资”供应链金融服务,全面服务中国移动通讯产业链上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践行大众金融和普惠金融责任,大力发展手机银行、创新全能的微信银行和直销银行,突破网点服务范围限制的“藩篱”,将开户、理财、支付、融资等优质金融服务,借助移动互联网,通过一部部手机传达给最广泛的互联网用户;产学结合、产研结合,联合中国移动、复旦大学发布《移动金融3.0标准及新生代用户移动金融信心指数》,助推中国移动金融事业整体发展。
强化绿色信贷
创建可持续金融环境
支持绿色信贷,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浦发银行亦是创新先发者之一,以商业行为、市场机制支持节能、环保绿色产业,致力于打造中国金融业的低碳银行。绿色信贷活动中,把符合环境检测标准、污染治理效果和生态保护作为信贷审批的重要前提,银行通过差异化定价引导资金导向有利于环保的产业、企业,可有效地促进可持续发展。
特别在银行业人士眼中,发展绿色信贷的社会意义远大于其经济效益。根据国家节能环保产业“十二五”规划以及银监会《绿色信贷指引》等有关绿色信贷相关政策制度要求,浦发银行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在加强授信管理过程控制的同时加大对节能环保项目的支持力度,在年度信贷投向政策指引中明确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并控制对“两高一剩”行业的贷款投放。
近年来,浦发银行累计投放绿色信贷已超过3000亿元。其中,浦发银行作为银团牵头行或主要参与行,为南水北调、太湖治理、滇池治理等一批社会影响较大的国家重点环保项目提供大额项目融资支持。
与此同时,浦发银行还对绿色信贷配套了总行专项信贷规模和风险资产,同时开辟信贷审批绿色通道,确保绿色信贷业务快速发展。目前该行通过国际合作与自主创新,已经形成“五大板块、十大创新产品”。其中,“五大板块”包括能效融资、清洁能源融资、环保金融、碳金融和绿色装备供应链融资。十大创新产品包括国际金融公司能效贷款、法国开发署中间信贷、亚开行建筑节能融资、合同能源管理融资、碳交易(CDM)财务顾问、CDM应收账款质押、国际碳保理融资、绿色股权融资、环保融资和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等。内容覆盖低碳经济上下游产业链,形成了业内较为领先的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体系。
2014年,浦发银行继续发挥碳金融专业优势,取得了国内首单碳债券创新、我国首单碳排放权抵押融资贷款落地的杰出成绩。在建筑节能领域,浦发银行和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联手合作的建筑能效贷款在全国批量化推广。
此外在日常经营管理中,浦发银行注重节能减排,自觉传播绿色理念,实现企业、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浦发银行于2011年提出打造中国金融业“低碳银行”目标,倡导绿色环保的经营方式和工作方式,号召全员将节能环保理念融入工作、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回报社会真情关爱薪火相传
在社会责任方面,最大限度地为利益相关方创造价值,实现公司价值与利益相关方价值的和谐统一是浦发银行一直所追求的。
多年来,浦发银行积极支持和参与公益慈善活动,通过向社会慈善捐赠及各种公益项目等形式奉献爱心,并通过持续性的志愿者活动弘扬“奉献、互助、友爱、进步”的浦发银行志愿者理念,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实现银行和社会协调发展。
浦发银行注重公益项目的持续性、长效性、广泛参与性。1997年在大别山革命老区建立第一所浦发希望小学以来,17年间在昆明、重庆、南宁、西藏等地共建立了26所希望小学,累计捐助金额超过1500万元;2012年开展的主题公益项目“放眼看世界—斜视儿童公益慈善手术项目”,以资助上海、重庆、昆明等地区的困难家庭斜视儿童接受公益慈善手术,帮助孩子们纠正视力,项目已持续3年,截至2014年底捐赠金额超过240万元;从“西藏光明行”到“齐鲁光明行”,浦发银行济南分行的“光明行”活动也持续两年开展,帮助了上百名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
而在对外捐赠方面,浦发银行实行机制化、规范化管理。2013年全年使用以公司名义的对外捐赠金额达1255万元,此外员工内部慈善捐款达1123万元,广泛用于扶贫、助学、帮困、环保等社会公益事业。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浦发银行积淀责任文化、打造责任品牌、提升责任竞争力的重要工作,“浦发银行全行志愿者日活动”自2008年至今,均在每年1月9日行庆前后例行开展。迄今已累计有3万人次参与,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认可。历年的志愿者活动主题都紧紧围绕“奉献爱心,回报社会”的企业社会责任准则,旨在提升员工志愿者队伍的责任意识,在工作中,忠实履行银行员工的职责,助力实体经济、用心服务客户,在生活中热衷慈善、公益,在每一个善举中传递对社会、对他人的关爱,为创造和谐中国、幸福中国尽一己之力。
浦发银行表示:“面向未来,更感社会责任重大。浦发银行将努力建设成为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现代金融服务企业,秉承金融理性,发挥专业能力,积极承担经济、社会、环境三重责任,实现富于责任的增长!这就是我们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