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对外正式发布《2013年度社会责任报告》,这是该公司连续第四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进一步展示了中航工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并正式向“中国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级专家委员会”(由中国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及实践领域专家组成的权威《报告》评级机构)申请报告评级。经严格评审,评级专家委员会一致认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2013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是对中航工业履责水平的真实反映,达到特种设备制造业及央企社会责任报告的优秀水平。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航工业”)是一个以航空为本,能够在众多领域为用户提供从研发到运营,从制造到金融全价值链服务能力的企业。设有19家专业直属单位,下辖200家子公司(分公司),有29家上市公司,员工约50万人。2014年在《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178位。位于世界品牌实验室2014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25位,品牌价值约906亿元。中航工业以高度责任感全面提升服务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能力,努力为世界和平作贡献,同时扩大航空科技成果的惠及面,服务全社会。中航工业秉承“以心为翼,载梦飞翔”的社会责任理念,在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热心回报社会。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2013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对利益相关方进行识别与排序,根据公司重大事项、国家相关政策、行业对标分析等对实质性议题进行界定;《报告》以中航工业“市场效益年”的工作思路为主线,从“筑牢国家安全基石”、“服务国民经济增长”、“提供用户满意产品”、“引领行业跨越发展”、“共同建设美丽中国”、“争当优秀企业公民”等角度,展现中航工业在2013年中以市场效益为核心开展社会责任实践取得的最新进展,凸显公司积极增强企业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比往年,此次发布的报告首次全面阐释“以心为翼,载梦飞翔”的集团社会责任理念,以大量生动的实践案例与数据全面展现集团2013年为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推进做出的贡献。首次以专题形式介绍通用航空的作用,帮助读者了解通用航空发展给工作生活带来的变化,展示中航工业为国民经济发展及民生改善做出的重要贡献。
中航工业坚持把履行社会责任、推进可持续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13年,集团从源头设计抓质量控制,加强过程控制与流程优化,完善质量信息系统,建立售后技术服务保障体系,质量管理体系达标评价推进实践经验被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为全国“质量标杆”;集团严格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加大节能技改投入,推广清洁能源,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可比价)下降11.90%,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可比价)下降19.13%;SO2排放量下降6.78%,COD排放量下降7.99%,NOX排放量下降8.02%,氨氮排放量下降6.85%。
截至2013年底,中航工业累计获得国家科技奖15项、国防科技奖511项,专利指标连续五年位居央企前十位;中航工业积极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建立健全招聘工作管理机制,着眼于长远发展,统筹安排人才需求和培养计划,拓宽招收高校毕业生的专业范围,创造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
中航工业始终坚持国际化发展与履行社会责任相结合,自2009年成功并购第一家欧美航空制造企业FACC以来,实现了从收购前连续两年亏损到收购后连续四年盈利的跨跃,销售收入从收购时的2.5亿欧元增长到本财年的约5亿欧元,息税前利润从800多万欧元增长到4000多万欧元,员工从1400多人增长到2400人,增加了1000多个就业岗位,创历史新高,成功渡过了磨合期,形成了企业健康发展、利益相关者满意的良好局面,成为中奥两国经贸合作的典范。为繁荣当地经济做贡献,争做模范的国际企业公民,赢得了国际社会和当地各方的尊重和支持。
2013年,以中航工业员工个人为主,为雅安地震捐款4000万元,为央企中个人捐款最多的单位,并获首届“巴蜀慈善奖”十佳爱心捐赠企业奖项。开展了大量扶贫和公益活动;全集团青年员工志愿者数量达到20,000人。
作为由中央管理的国有特大型企业,在“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集团宗旨引领下,中航工业在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不遗余力,积极探索社会责任与集团主营业务的有机结合,为推动我国航空工业做强做大、助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企业繁荣昌盛,创造报效社会"是我们企业使命中的一项内容。”郭兴银说,平遥煤化集团除了多向国家缴税,多向社会提供就业岗位,多给职工谋福利外,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企业发展重要任务。集团建设了一条集煤炭洗选、炼焦、废旧水处理、新型建材为一体的煤焦循环经济产业链,真正实现了废水、废渣、废气的零排放。在转型产业发展方面,以矿区荒山、荒坡绿化治理为己任,投资建设栽植乔灌木、干鲜果树达4500多亩的农林生态产业园项目。投资13亿元引进了台湾的环保石头造纸工艺,生产过程无需用水、不消耗林木资源、不产生废气、废渣,年产12万吨环保纸,可节约淡水资源2400万立方米、木材240万棵,相当于植树造林32.4万亩,单位能耗仅为传统造纸工艺的60%。
社会责任产业扶贫受访企业:天星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2000元钱的工资,对于“上班族”来说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可是,对于我省灵石县土黄坡村的村民而言,这个钱,不仅是自身价值的体现,更是享受到优秀民企反哺社会的一种“福利”。
吴银丁,灵石县土黄坡村村民。两年前,种了一辈子地的他,突然有了一个新身份——天星集团土黄坡农业开发公司职员。除了每月2000元钱的工资,吴银丁的七八亩地也流转给了天星集团,每年还能拿到2000多元的地钱。“村周边有好企业真好,一个企业带动一个村的人都有了工作,而且收入比以前种地还高,大伙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宽裕!”吴银丁欣喜地说。
王长青,山西天星能源集团董事长。他告诉记者,多年来,他们坚持走工业反哺农业、产业扶贫拉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模式,以生态庄园经济为主要形式投入近亿元资金,实现了1000多个家庭、5000余人的致富梦。其中,仅2013年,静升镇马家山新农村建设一项就投入3000多万元。此外,公司将土黄坡村千余亩闲置土地进行合法流转,投资亿元与土黄坡村委联合打造集种植、养殖、农产品(000061,股吧)加工、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农业生态园综合实体。该项工程不仅成为天星集团“由黑转绿”转型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而且给当地周边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使村民们在搬迁后仍能安居乐业、增加收入,形成了村矿一体的“鱼水关系”。环境责任绿色梦想受访企业:益农贸易有限公司
“作为民营企业家,我深知企业应该追求利润最大化,但我更懂得民营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这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山西高平益农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焦建红这句质朴的话,道出了他对履行社会责任的担当。
高平益农贸易有限公司成立10年,员工600多人,拥有两大产业,其中,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是“益农人”的共同梦想。目前,该企业在高平、沁水、阳城共有苗木基地13个,面积达到10000亩以上,有智能联动育苗大棚200亩,种植蔬菜的日光温室200多栋,与公司签订苗木种植合同的农户4000余户。焦建红说,今年经济形势虽不乐观,但他们企业并没有退缩,一如既往地努力打拼,就是为了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我的苗木基地现有1万多亩,这个发展的过程,就是解决实际困难的过程。”焦建红对记者说,前几年他搞绿化工程需要购买大油松,但发现取树毁林现象十分严重,于是,就萌生了育苗的想法。可是,育了这么多苗到时候咋销是个问题。今年9月份,他去内蒙古库布其沙漠参加全国林业建设现场会和库布其沙漠生态文明建设企业家年会,让他受益匪浅。会上,焦建红结识了“亿利能源(600277,股吧)”、“汇源果汁”、“蒙草抗旱(300355,股吧)”等一批“绿化沙漠,发展沙漠经济”的有识之士,这对于拥有“绿色梦想”的他来说似遇知音。“我不仅为他们的壮举感到震撼,更愿意为绿化沙漠尽我一点微薄之力。”焦建红用实际行动履行社会责任:每年无偿为“亿利能源”提供10000棵油松,用于沙漠绿化。然而,他的一句承诺,也换来了“亿利能源”将益农公司作为沙漠油松的育苗基地,从而解决了他育苗的销售难题。 用心擦亮晋商招牌“企业的社会责任应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让消费者满意。二是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履行社会公民的责任,对环境负责、对社会承担义务。践行社会责任,不是向公众做秀的道德仪式,而是现代社会企业的一种生存方式。”围绕社会责任话题,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杨临生接受了记者采访。
当前我省正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时期,履行社会责任不仅是改革发展稳定的需要,也有助于企业转型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这就需要我省民企以更鲜亮、更光彩的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杨临生说,长久以来,外界一提起山西,首先想到的就是“煤老板”、“暴发户”、“一掷千金”,这是因为极少数民企的不良行为抹黑了晋商形象。“晋商这块招牌值得高高举起,值得好好保护,尽管有不同看法,但民企社会责任报告发布数量逐年增长的形势,足以说明企业家们更愿意以事实说话,让晋商招牌常放光彩。”
杨临生告诉记者,今年的民企社会责任报告分析表明,经济责任、社会责任、环境责任“三重底线”的社会责任观,已得到全省民企的广泛响应,一些先进企业开始将社会责任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载体,积极探索科学的社会责任理念和战略。过去一年中,他们秉持晋商精神,争先发展、致富思源、回报桑梓,更多关注山西、宣传山西、投资山西,为综改实验区建设做出贡献;同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发展经济、增加税收、吸纳就业、关爱员工、保护环境等方面树立晋商新形象,创造新时代的晋商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