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CSR新闻
CSR优秀案例CSR CASE
CSR新闻
高校专业设置应多些社会责任
来源:渤海早报 发布日期:2014-10-16 点击次数:1735次

近日,媒体披露了教育部发布的全国和各地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电子商务、食品卫生与营养学、动画等近几年颇为时髦的15个专业榜上有名。一方面是“热门”专业就业遇冷,另一方面则是很多高校申报设立新专业的热情不减,全国有61所高校在一年内申报设立7个以上新专业,黑龙江科技大学2015年竟然申报新设立56个本科专业。(据《人民日报》10月15日报道)

高校招生人数越来越多,国民整体素质越来越高,但高校向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功能却并不明显。大学毕业生就业率降低,失业率提高的原因,固然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现状存在距离,但不言而喻的是,也与高校专业设置率性而为难脱干系。教育部对低就业率专业亮红牌,出于一种教育责任感,对高校释放的信息是:要警惕这些红牌专业误人子弟,也应在设立新专业上,多一些社会责任。

对学生而言,爱好什么专业,还要结合未来的就业需求。但对高校而言,什么专业热门,什么专业报考的学生多,就设置什么专业,是一种短期的教育行为,甚至是一种误导。有的高校,在新专业设置问题上热情很高,可高校的自有资源和师资力量却明显不足,即使匆匆上阵,有的专业开学几个月,教材都拿不到手,让报考和学习这些专业的学生如何学习好、学得安,如何满足社会需要、参与社会竞争、立足社会?

高校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前沿性工程,也是基础性工程。除了极少数不以就业为取向的特殊性专业,应当由重点高校或指定高校招生外,其他面向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的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应有的放矢,着眼于社会、经济、科技等方面的需要,着眼于人才的饱和度,着力于在“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上下工夫。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并获得社会认可,是检验高校及其高校专业设置成败的重要因素。高校商业味过浓,过分迁就学生或家长对专业的要求,或者捧热专业,是高校培养学生无压力、无责任,对学生、家长、社会和国家不尽职的表现。(卞广春)


分享到:
Copyright © 2014 www.hncsr.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河南省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中心 豫ICP备2022017388号-1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智慧岛信息产业大厦804室 电话:0371-55656911 传真:0371-55656977